西安大名宫在哪?
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城东北,是唐代首都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被誉为“千宫之宫”。是唐帝国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大明宫始建于公元634年(唐贞观八年),是唐初在龙首原高地上修建的离宫,因太宗“尝御含风殿,览宫中花树,有怀两京园苑之盛”,下诏修建大明宫。其后经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等数代不断修饰扩建,至公元664年建成规模宏大的宫殿群,总面积3.2平方千米,是宋紫禁城的3倍。
大明宫位于禁苑的东南一角,宫城近方形,四面各有三门,东为青龙门、东上天门和东上门,西为金商门、西安门和银汉门,南为丹凤门、建福门和望仙门,北为玄武门、安化门和九仙门。丹凤门是正南门,为1 1道门,是宫城的正门和出入大朝会庭的礼仪之门。宫城以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为中轴线,东西呈对称布局,分前朝和内庭两个部分。宫城前半部为前朝,是皇帝处理朝政和举行朝会、节庆活动的场所,以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为中心,有大明宫正殿含元殿、翔鸾阁、栖凤阁、宣政殿、紫宸殿等建筑;宫城后部为内庭,包括东内、西内、御苑“三营”宫廷园林等,是皇帝和后妃日常生活起居之所和便殿、亭阁以及仓库、寺庙、厩苑等为帝王的生活服务的娱乐设施。三营指为皇帝生活服务的东“十六学士院”、西“仗库”和御苑“园林池沼”。
大明宫的废毁与唐末宫廷争权夺利、政治动乱息息相关,宣宗即位初,宦官专权,大臣为取得中央军兵权,发动“甘露之变”,双方恶战于宣政殿内,宫中建筑被毁。僖宗即位,军阀割据混战,朱温率兵入长安。唐昭宗逃至大明宫被挟持,宫廷再次发生内乱。天祐元年(904),朱温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将长安城西市和大明宫以北民居尽行焚毁,大明宫渐成废墟。
大明宫遗址自1957年以来,已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先后发掘了麟德殿遗址、玄武门遗址、天枢和含耀门遗址、大福殿遗址以及西城壕南段、东城壕北段等大量遗迹。麟德殿遗址,位于丹凤门之北、延桂花之西,与紫宸殿东西相对,殿址平面呈“回”字形,外周东西434米、南北330米,周围有2.5~2.7米高(残高)的三级台基,由外及内逐层高起内周南北240米、东西200米,这是专为举行盛宴大典时舞乐使用的大殿,殿外北有芳池,南有亭台。池边有曲桥直通殿中北墙的神龙门。玄武门遗址在宫城后北面中央,在宫城台地西北角。大明宫从建成到被毁的265年间,唐朝21位皇帝222年的时间除了高宗初期在太极宫、武则天时在武德宫外,都在这里理朝和居住。大明宫是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见证了唐代历史的兴衰荣辱,曾是中央权力的象征,唐末毁于战火,逐渐荒芜。
1959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大明宫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将大明宫遗址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和2005年,中国国务院、西安市政府先后将大明宫遗址区的保护和改造工程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开发计划,大明宫遗址区的恢复和改造工程正式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