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看天气预报?

邱哲浩邱哲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请自来,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本人从事气象工作二十多年,经历过无数次气象灾害的防御与应急处置;也亲历了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人工台播报到自动播报、从电视画面跳转播报到网络实时更新的变迁。所以,你对这个问题的疑惑,我多多少少能解答一些。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气象台提供的气象信息到底值不值得信任——答案肯定是肯定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地预计一小时后将有暴雨袭击,气象台提前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就开始发布预警信息。如果你听了他们的劝告及时采取了防护或疏散措施,那这就是他们的功劳。反之,如果你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后果严重的话,你不仅会怪自己不听劝,还会抱怨为什么要事先通知,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但事实却是,正是由于他们提前告知,你才能有时间做准备。

可能你会说,我不听警告,偏要在恶劣天气时外出,那是我自己的责任。话虽如此,可当你真的遭遇损失后,第一个找的还是要气象台。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可以自己判断天气的情况再决定出门的时间啊。但这仅仅是你认为的可能性,事实上,你的这种“主观”判断很可能存在巨大的偏差。

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在你看来,你所在的地区经常下雨,你印象中的降雨量级往往偏小,因此你对自己的预判很有信心。但事实上,该地区的降雨频率和强度很有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高很多。就拿我工作的地方来说吧,我在这里工作了20年,经历了数十场强对流天气,每当天空有变化的时候我都会看一眼,因为我知道,下一次冰雹或者龙卷风又开始了。

或许你在平时会认为气象部门的工作很无聊,随便挑个日期写下温度湿度风力日照之类的东西就完了,也没什么好看头。但事实是,我们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与时间赛跑,每一道程序都不能马虎。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我们今天做出的预测,能在什么时候发生什么变化上百分百准确。

或许你今天看了我的文章,觉得多了解一点气象知识也挺好,明天你就忘了。但我希望你万一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想起今天这篇文章,帮助到你解决问题。 谢谢您的阅读,更多有关气象的问题可以留言哦

利智利智优质答主

天气预报对农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告诉人们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使人们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天气变化,减少损失。但有的天气预报,存在着“不准”的问题。

对于农业来说,最需要关注的天气变化是降雨。因为降雨一方面会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如影响抽穗开花等生殖生长活动、影响机收、导致倒伏、病害发生加重等),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变而间接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预判未来将要下雨并且是下透呢?其实,主要就看“冷空气”。这是因为我国地处北半球中低纬度,太平洋西岸,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由季风环流携带蒸腾的海水而来。而推动季风环流转动的是温度条件(极地干冷气流与赤道暖湿气流之间的温度差),极地干冷气流南下(表现为冷空气南下)才能将暖湿气流(内含大量水汽)带来。冷空气南下会导致的降温幅度、带来的降雨量与冷空气南下的距离长短、强度大小等有关,南下的距离越远、强度越大,降温幅度越大、带来的量也越大。

因此,对于农业来说,最关注的就是冷空气南下的距离和强度。看是否下雨,主要看冷空气南下距离是否到达当地或者过境当地;看降雨量是否大到下透,主要看冷空气强度及与当地暖湿气流交汇的时机和时间长度。比如,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某一段时间某地区会有小雨、中雨等降雨情况,我们不要纠结具体的雨量描述和天气趋势的转折日期,而要主要看冷空气的活动及该地区温度的变化趋势。我们看到“未来某一段时间有4—6度降温或出现低温时段”等信息,基本就可以判断这段时间要下雨,而且冷空气影响较大,温度偏低,降雨通常下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