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路桥在哪?
杭州的路桥是座历史底蕴厚重的古城,始建于公元509年,也就是梁武帝普通九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 当年,吴越国王钱镠为迎接唐太宗李世民南巡,在今拱墅区附近,即唐朝京城的北部修筑了一城,名为“临水城”,意为天子驾临之地,拱卫京师之重镇。因为这一带地处古运河与余杭塘河之间的三角地带,所以修建了这座形状如桥、有十里之长的城墙,以御外敌。后来唐朝的京城迁往洛阳后,这里虽然不再作为京都,但还是保留了一座“临水城”。这就是杭州路桥的前身。 到了宋朝,为了巩固江南地区的边防,朝廷在这里增筑城墙,扩宽护城河,并修筑了四座城门,东为开远门,西为玉带门,北为和宁门,南为望江门。
元末明初时,为防张士诚的军队顺江而下攻打杭州,城内百姓纷纷涌向太湖避难。后来朱元璋攻占杭州,在城中大肆屠杀,“满城杀赤脚番僧、奸党,弃尸池河中,血流盈水,城为之黑”。
明朝建立后,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重修杭城,将旧有的四门重新命名,东为崇文门,西为宣武门,北为德胜门,南为中华门(也就是今天的凤起路)。
清兵入关后,为了镇压南方的反清力量,于顺治二年(1645)二月下令“焚劫”杭州,“杀戮男女,荼毒生灵”,全城屋舍尽毁,一片荒芜。后来清朝又于顺治十六年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复了杭城的城墙及四座城门。
到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内忧外患,浙江督军卢永祥为了加强防御,在古城的四角各增筑一座高七米的棱堡式碉堡,以炮台相称,并配备德国克虏伯大炮。后来国民政府又将这四座炮台改为中央军校的外滩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