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泥洼桥离火车站多远?
从青泥洼桥东去约800米即是大连火车站。青泥洼桥名称的由来源于桥下的青泥洼,青泥洼原来是条小河,南北走向,东边与岔鞍沟汇水的南北走向的“大沙河”会合后,转向西南,经西安路进入海里。青泥洼地区原来有4个村落,从东往西分别是:青泥洼、马栏街、南洼子、长生街。1919年初,日本人把原来的小河沟填平修路设市,为保留这里原有的特色,所以把这条路命名“青泥洼”。
青泥洼桥,位于大连市中山路与胜利路和上海路交汇处,是进出大连市区的咽喉部位,桥下原来是一条臭水沟,因沟底淤集许多黑色类似淤泥的污物,其味难闻,故本地人称之为“青泥洼”。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大连被日俄两国军队占领。翌年1月签订《日俄协约》,大连被日本割占。2月,日本在大连设立“关东总督府民政长官署”,3月在此设“大连土木课”,着手建设城市。大连市第一任民政长龟井兹与日本驻大连军事长官相川三郎勘测城区,在被侵占的中国人居住区的荒坡水洼上修筑街道,建旅馆(旅馆今不存)、商社、军火库。为便利军车通行,把青泥洼的“黑土坑”修成一条南北走向的土路。1907~1908年,进行路面上的第一期柏油化。又用4年时间,把青泥洼两侧的农民居住区337户约2500口人全部迁走,并进行第二期路面柏油化,并架起一座桥梁,命名为“青泥洼桥”。这座桥梁东西长约10米,南、北面各设两阶踏步,北面踏步东西两侧镶嵌两排路灯,成为大连市区内第一座具有欧式风格的城市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