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哪些城市?
历史上西安曾有长安、镐京、丰京、咸阳、常安(北周)、隋京城、兴庆府、大兴府、京兆府、长安府、阿房、镐、雍、芷阳、郦、蓝田、万年、长安等名称,简称“镐”、“雍”、“并雍”、“安”等,还常被称为西都、京师、神都、神邑、京华、西京、中京、东京等。
西汉时将长安(汉长安城,与今西安城址不在一处)的附近地区称为京畿(指靠近中心的地方)。北周时期将长安更名为常安。隋朝将长安更名为大兴(大兴城,即今西安城址)。唐朝时称长安、京兆府、西京。五代时称京兆府(梁)、大京兆府(唐)、兴庆府(晋、汉)、西京(周)等。宋朝被金攻陷后又为金的京兆府,后又归宋,为陕西路治所。元时又称京兆府。后又改为安西路、天奉路、安西总管府等。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西安府,西安之名沿用至今。1913年起陕西地方政府设于西安,西安成为陕西省的省会。清时西安又称“秦中”为各省之中有“中”的城市仅有西安和开封。
从《汉书》以下,史书上经常提到京兆尹,京兆尹是地方政区名,其治所在长安,可以把它理解为长安的上级地方政府。京,是大、大的意思;兆,是极、极限的意思,京兆合起来意为极高大、极限大的地方,所以,京兆尹辖区是一块相当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