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雁塔在哪?
大慈恩寺塔又名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由于初建时,砖表土心,层数为五级,加之大唐皇家寺院的高贵地位,所以,唐初所称的“雁塔”专指位于大慈恩寺内的这一座。后来才逐渐成了大雁塔的专用名称。大雁塔是玄奘为了安藏带回的佛像、经卷、舍利而倡议,并在原建寺何法师所建荐福寺浮屠的旧址上修建的,建塔工程得到了皇室的支持。大慈恩寺塔初建时只有五层,后来加盖至九层,由于古时长安地区多地震,致使多次坍塌,再建时改为七层。1964年整修时,依照现存的古塔原状,用钢筋混凝土做了圈梁加固。这座仿木枓柱格式的楼阁式砖塔形制古朴,气魄雄伟,至今屹立在古都西安大慈恩寺内。
大雁塔所在的慈恩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刹,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在寺内共译经75部,1335卷,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效率之高,在中国译经史上是空前的。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为玄奘所译诸经作《大唐三藏圣教序》(石碑现存慈恩寺大雄宝殿内),并为之建了翻经院,现今仍可见到。经过不断扩建,慈恩寺在鼎盛时期有1897间殿宇。到20世纪初,战争兵乱,慈恩寺遭到严重破坏。尽管如此,195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雁塔以及新近兴建的西安大慈恩寺仍是陕西省、西安市的著名景点。
慈恩寺位于南郊曲江池北面的原址是隋代无漏寺旧地。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报答慈母的恩德,在原有无漏寺的旧址上进行修建而建成新寺,取名“慈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