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大屋在哪里?

阮海阮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所谓“西关大屋”,其实是广州旧中轴线(今上下九商业街)上一种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其特点主要是“青砖木结构、高墙大马道、圆型瓦顶、内院有花园”。这种建筑最初起源于清末民初,兴盛于民国有“西化”倾向时期,而衰落于上世纪50年代。如今尚存较多完好建筑的“西关大屋”主要集中于越秀区光塔街和惠福西路一带,以及荔湾区的文昌北路和中山路。

2.“西关大屋”之所以闻名遐迩,除了因其独具风格的建筑本身外,还有因何家小姐与杨少爷的一段情而起名的“西关大屋”。 关于这段历史,可参考百度百科词条“西关大屋” 。

3.由于上述原因,“西关大屋”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代名词,每逢春节或者元宵节,还会有民间艺术家在这些地方表演粤剧或醒狮等岭南特色艺术。 而近年来,随着广州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一些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西关大屋”被陆续拆除。尽管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对其中较完整的建筑进行抢救性修复并对外开放,但已难完全再现当年盛况。 对于众多老广来说,那些已不复存在的“西关大屋”所承载着的浓浓乡愁只能永远埋藏于心底了……

晁文索晁文索优质答主

西关大屋是指解放以前,广州西关地区(主要是指荔湾路以南,珠江以北,上下九和恩宁路一带)有院落的多进深传统民居建筑。西关大屋在清中叶形成,民初达到辉煌,是广州极具特色的老民居建筑。因其依傍珠江河涌,易受潮气虫蛀,大都已不存在,现在依然保持着原来风貌的西关大屋只有150多间,主要集中在恩宁路一带。

建筑特色

西关大屋的建筑特色是依广州地理环境而建,前低后高,进深大、外封闭内开敞,多用天井。西关大屋一般坐北朝南,以水磨青砖、红砂岩条石和蚝壳建造而成,分为门楼、头厅、天井、二厅、后厅(大厅)、后天井、尾厅等三进。头厅和尾厅可以作厨房和杂务房用。后厅是家中的主要厅堂,用于接待重要的客人和举行家族性重大的礼仪活动。“西关大屋”屋脊、檐口有陶塑、灰塑装饰,墙裙、檐墙有彩色壁画,大厅的隔扇和门上有精美的木雕或通花玻璃装饰,其建筑装饰的“三雕两塑”在岭南建筑中独树一帜。西关大屋的庭院多植岭南佳果,是典型岭南庭院的绿荫。

西关大屋的正立面多用“三段式”处理,上部是山墙、硬山顶和锅耳状封火山墙;中间是一边到顶的实墙面;下部是用石板铺设的石脚,配以脚门、月门、趟栊和屏风门。锅耳式封火山墙是西关大屋典型特征,其来源有两说:一是说其象征为广东是神仙眷恋的地方,“山墙”象征“仙墙”,广东人称“仙”为“先”,两座仙墙,就是“双先”;二是说锅耳式封火山墙得名于其形如做饭用的瓦“锅耳”。此外,这种山墙的另一作用还是防火之用,以防止隔壁失火而祸延自己的住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