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谁未来天气预报?

荀慧荀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不能的... 且不说现在的气象预测模型都是基于当前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而未来天气变化是多因素影响的(比如现在地球轨道偏心率很大,就有可能引起地震海啸等灾难),就算可以,模型的参数也会随着误差而不断修正,怎么可能一个指标就能完全决定未来的天气呢。 但这并不是说气象预测就不能发生。

就比如说现在的超级计算机,虽然还不能完全的把握气旋的形成过程,无法准确的模拟出每一场暴雨、风暴和海啸,但已经能够比较可靠的根据历史数据和当下的情况,对短期内(比如几个小时到几天)的气候变化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了。 而如果数据足够多,建模足够好,物理学规律足够明确,那么通过计算来预言短期的天气变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就是现在对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改变的研究还不够充分,难以找到足够多合适的数据用于构建合适的模型,更何况考虑地球物理等其他的影响;而遥远的过去又缺乏足够的气象数据用于建模,所以只能依靠目前的技术手段做一些定性的研究。 当然,随着数据的积累和技术的发展,这个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到了那个时候,或许就能像《未来日记》中描写的那样,真正的掌握未来了吧。

弓子翰弓子翰优质答主

天气预报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通常所说的短期天气预报是指未来3天的天气情况,中期天气预报是指未来四到10天的天气情况,长期天气预报是指未来10天到一年或更长期间的天气和气候状况。

未来10天之后的天气和气候预测与传统天气预报有很大区别。它主要针对平均气温、降水量等重要气候要素的阶段性变化进行预测,以及对暴雨、寒潮等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预测。气象上称之为“滚动气候趋势预测”或“气候预测”。

通俗地讲,比如要预测未来10天到一个月某一区域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状况,是把这一区域划分成小方格,然后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类别,如偏高、接近于常年或偏低(降水类别是增多、接近于常年、偏少)的情况做成“集合”,并分别估计每类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例如:“未来一个月华东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的可能性为80%,接近于常年降水的可能性为20%”,这样的气象预测产品就具有指导和预知作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