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天气预报准吗?
我13年来盘,到现在5年,每年冬天都来一趟,因为怕冷,所以特别关心这里的天气。先说结论:不准!根本不准! 之前在别处看到有人说这里能提前20天知道天气,我当时还觉得特别厉害,直到自己亲身试验…… 2018年11月6日(十一假期后第一天)我从北京来到盘锦,当时是想试试能不能通过这里得知未来的天气,于是我在知乎发了这个问题: 然后我得到了好几个答案,时间都是11月6-7日有雨。但是!当我下火车的时候,晴空万里!一点要下雨的样子都没有! 我很惊讶,心想不会这么准吧!于是我赶紧乘出租车到酒店办理入住,途中给女朋友发微信告诉她明天可能不下雨,她正为明天下不下雨发愁呢,听到我说可能不下之后开心极了,于是我们约定好第二天早上去看银杏(十月中上旬是银杏叶最佳观赏期)。
晚上我早早休息,但一夜无眠,一直刷新闻、微博等,期待能找到关于天气的最新消息,结果什么也没有。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床,高兴地告诉前台服务员,我看到了最准确的未来天气——半小时后再下一场雨。 结果还是晴空万里!整整一天都是如此! 一直到下午我准备离开去其他地方的时候,天色忽然变得昏暗起来,不一会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我看了看手机,所有APP上的气象信息都显示未来24小时天气:有小雨转中雨。 我顿时感到一阵恶心,这玩意儿怎么能信呢!
回到问题的主题,我认为这里所说的“天气”是指当地短期内的天气现象,例如:今天有雾,明天有风等等,这种天气现象确实能提前20天左右预测出来。 但如果您指的是长时间段,尤其是节假日或外出旅行时的天气,我个人认为:纯属虚构! 因为就算同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天气也是难以预测的,更不用说不同地区间的天气了。
盘锦气象台对每天的气象数据做出分析后就做出的。但是由于目前受观测手段和人们对于气候规律认识上的局限性影响,天气预报还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实际天气。
天气预报的过程就是从实时气象数据中寻找天气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天气演变规律做出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气象趋势的分析结论。具体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探测大气状况:通过气象卫星、探空气球、气象雷达、地面气象观测站等对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云系、雨量等等气象数据进行实时采集;
二、分析气象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生成不同层次的等压面,以及天气图谱,天气形势。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天气演变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各种天气系统(如气旋、反气旋、锋等等)的不同表现,同时结合各种天气系统产生的不同降水天气状况。
三、制定气象分析模式:根据已有的天气演变规律总结气象分析模型(即模式场),根据天气不同的演变情况生成不同的气象分析模型。气象预报员根据实时气象数据的分析和天气演变规律,再结合气象分析模型选择气象预报结论。目前国际上应用比较好的分析模型主要有欧洲中心、美国GFS等。(注:我国也有自己的气象分析模型,正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
四、应用超级计算机进行运算:由于气象数据的采集是24小时滚动采集的,获得的气象数据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庞杂,加上气象分析模型的运算也要使用庞大的气象数据做基础,这样气象预测试算的数据量非常巨大。目前中央气象台使用的超级计算机每秒能运算18万亿次,每天要运行20个以上不同模式场的数值模式,运算时间累计15个小时以上。天气预测试算出多个结果,最终由天气预报员根据气象分析模型结论和预报经验进行选择。
气象数值模式发展的非常快,而且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逐渐形成了多领域、全球化的数值模式分析方法,这也为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不断得到提高奠定了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