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天气预报怎么记录?
在气象观测中,常用的天气现象分级方法有: 客观划分方法:以降水、雾、霜、冻雨等天气现象为对象,根据其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等级划分。例如我国气象台普遍使用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GB/T 14689-2003)中对降水的方法。 主观评定方法:多用于晴天率等无法用数值定量表示的天气现象,一般是由经验丰富的检验员进行目测判断。例如判断云的高积云的厚度、决定雾的浓淡程度等等。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观评定容易带来偏差,因此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实践加以确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行业都用计算机来完成本身由人脑完成的计量工作。在气象领域,同样也有这样的需求。于是有了现在这样的自动化观测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并传递到远程服务器中加以计算和处理。对于需要人工判定的问题如云和雾的分类,可以引入图像识别的技术将其定量化。
在训练小朋友记录天气这一话题之前,家长和小朋友首先要了解我们常见的天气。一般来说,常见的天气现象包括如下几种:晴、阴、多云、阵雨、雷雨、冰雹、雨夹雪、台风、大风以及雾和霾。家长需要做的是了解这些天气现象的特征。
比如“雾”,它是由贴近地面大气低层中悬浮的难以数计的微小液滴或冰晶组成的。雾里面含有大量的水汽,其水汽含量远较空气为多,因而它的湿度接近于饱和。一般情况下,雾的厚度在几十米至100米左右。雾的下界达地面,上界可自0.1公里至1公里以上。而“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的现象。霾的形成主要是三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二是垂直方向上的逆温现象的增加;三是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了解了这些天气现象的基本特征后,家长可以带领小朋友一起观察天气,如早晨醒来后、吃过早餐、临出门时或者傍晚回家后这些比较有代表性和典型的时刻,询问小朋友天空中是什么样子的,是晴空万里、蓝天白云呢,还是阴沉沉的、灰蒙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