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什么好?
“天气”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因为天气直接和我们的健康、生活和出行密切相关!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在户外游玩的时候,如果遇到了恶劣的天气,很可能就会影响到我们继续游玩的心情; 如果我们出去旅行,由于天气的原因导致我们没有看到期待的风景,或者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是不是会让我们整个的行程都变得不愉快呢? 所以天气真的是关乎到我们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一件事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天气变化不仅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得到,还可以通过一些电子设备来获取信息。现在我们就能够准确的了解到未来几小时内甚至几天内的天气变化情况。 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看到的天气预报的信息,它能够比较清晰的展示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某一地区具体的气象变化状况。
然而除了这种“大众版”的天气预报之外,其实各行各业对于气象的需求各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很多针对这些不同需求的“专业版”的天气预报。 例如在农业上,就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从而避免损失。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也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行程安排,让游客们享受到最完美的体验。 同样,在物流运输、户外运动、医疗救护等领域,气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气象行业的深度融合,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气象。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我国的气象事业正在朝着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气象服务系统。
目前,国内外天气预报的形式正在发生着令人瞩目的变化。天气预报正在被气象服务信息所取代,更准确、更贴近公众实际需要的各种专业化、专项化预报悄然登台,日益受到人们青睐。比如,我国很多大中城市开始发布的城市环境预报、农业气象预报、海洋天气预报、穿衣指数预报、感冒指数预报、紫外线强度预报、洗车指数预报、舒适指数预报、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以及高空气象预报等,深受人们欢饮。
这些专项化、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信息,比传统的天气预报在表述上往往要更为准确和贴近实际,因而也就更为可信。比如,对气温的预报,我们传统的天气预报通常表述为XX℃——XX℃,那么,人们很自然会想到,这所预报的温度是在什么地方测的。我们知道,气象部门所测温度是有严格、统一标准规定的,必须在一定高度、一定光照条件和开阔、通风、有草坪的草百里进行,这样的气象观测场温度与人们工作、生活所在地的温度会存在差距,比如,城市中“热岛效应”的存在,建筑物群、人行道、商业集中区的地表温度很高,与观测场温度会有较大差异,因而,人们对所预报的温度与实际所感温度存在差距会产生疑惑是十分正常的。另外,天气变化莫测,有时某些重要天气过程的出现(如暴雨、雷电、大风等),人们十分急于知道更准确的情况,而传统的天气预报,特别是电视天气预报,受时间限制很难立即发出修订信息。凡此种种,人们自然会希望有更准确、更及时、更能贴近自身实际需要的天气预报信息。
气象工作者也注意到了天气预报中存在的上述种种不足,想方设法为人们提供更为准确、更为及时且能尽量贴近公众实际需要的专项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气象预报信息,上述所谈到的一些气象专项服务信息就应运而生。
在这些气象专项服务信息中,“指数”类气象服务信息,特别能体现专项气象服务信息在表述上更准确、更个性并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穿衣指数、感冒指数、紫外线强度、洗车指数、运动指数、舒适指数等等。这些气象服务信息,在对温度等气象要素的表述上,是采用一定标准,按温度指数分级进行预报的。如穿衣指数,是按照冷、暖、适不同温度状况,按“指数”预报方式,分4级9类进行预报。这样,人们看到这个穿衣指数预报后就不必再怀疑所预报的温度与所实际感受到的温度有偏离。又如紫外线强度预报,是按照紫外线在弱、中等、强、很强等不同等级辐射程度下,应采取不同保护行为,将紫外线强度按指数分5类进行预报。这样的预报,不但准确,而且也特别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