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什么天气?
新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雪峰山脉东段与资江中游两岸。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左右(县城梅山街道16.4℃),1月平均温度5.0℃以上,7月平均温度28.8℃以下。无霜期在275天左右,极端最低气温-13.9℃(1977年1月30日),极度最高气温41.2℃(2003年7月14日)。全年总辐射118.6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数1518小时,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
自然条件较为复杂,东部高山台地、西部丘陵岗地、南部盆地、北部平原沼泽,依次排列,形成四个不同的气象区域。 一是山地气候区。包括大熊山、八庙山、白岩山等,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谓。
二是丘陵气候区。这里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坡陡谷深,热量不易积聚,气温比山地气候区低3—5℃,温差相对较小,降水量大体与山地气候区相近。
三是盆地河谷气候区。以县城为中心,东北及西南各有盆地,地面宽阔,热量丰富,年均温大于全省平均水平,最高年气温高于全省之最,最低年气温低于全省最冷之处,四季不分明,雨热同季,集中于夏季。
四是平原沼泽气候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水网面积占全县面积的1/3,常年积水,冬春多雾,夏秋湿热。
新化县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冷夏热、降水较丰、空气湿润、无霜期长、春暖少稳、夏秋多变、严寒期短、雨热同季、阳光充沛,风向多南、风速较小、春湿多雨,雨季较长等特点。历年气温变化基本吻合,历年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历年冰冻期较短,大部分年份不结冰,夏秋季大部分年份干旱出现,冬春季常有连阴雨天气。
历年气温资料从下表可见,多年平均历年气温变化基本吻合。其中1966年为历年最高年,最高气温39.7℃,冬季平均气温7.0℃,年平均气温17.3℃;1983年为历年最低年,最高气温34.9℃,冬季平均气温4.2℃,年平均气温15.1℃。各月内历年平均气温除12月为8.8℃外,其它均在15-22℃之间;月内平均气温距历年平均气温相差最大为1.3℃,月内最高气温极值为33.9℃(1983年7月)-38.5℃(1966年7月),最低气温极值为-1.3℃(1969年12月)-6.1℃(1993年12月)。历年冰冻始日最早为2月9日(1989年),终日最晚为1月19日(1977、1989和1995年)。无霜期历年变化在307-338天之间。
历年降水资料从下表可见,3-4月和5-8月是降水集中月,尤其是6月,降水在1983年达280.7毫米,在1993年仅为95.4毫米,相差185.2毫米。历年月内降水量距平均值最大差值为152毫米,暴雨日数最多与最少值相差4天。降水日数最少与最多值相差24天。降水量最多年是1966年,达1726.7毫米;最少年是1978年,仅1107.9毫米,差异较大。从下表可见,历年平均雷暴日为18天,最多日是1979年的26天,最少日是1973年的6天。大风日历年变化在2-7天之间。从以上资料分析可以看出,新化县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夏秋连阴雨、冬春倒春寒等。此外还有大风、雷电、冰雹及雨雪冰冻害出现。
历年气候变化资料表(新化站1960-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