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几个墟?
除了北京西路的那一个,还有越秀南的裕福坊(已拆),还有文德路的文德阁。 旧时广州城有“一府六县”之说。所谓“一府”即广州府,“六县”则是增城、从化、花都、番禺、南海和顺德。这“六县”除南海、顺德两个县现在属于佛山市外,其余四个县现在的广州市辖。
在旧广联达地图上可以找到这些县城的踪迹——它们都分布在旧城附近。其中增城县址就在现人民公园一带,从城东门出去便是旧增城县城;从城内大街往北走,过桥就是增城县署。
民国时期,这些地方都是乡公所或区公所驻地。解放后几年,这些区域属于越秀区。不过,当时城市扩展很快,这些老县城的位置都被新楼林立的现代城区所覆盖。1958年后,这些地区才归属到现在的荔湾区。
至于说这些旧县城为何称之为“墟”呢?这是因为这些地方过去不仅是县治所在地,而且市面繁华,商业贸易非常活跃。所以,人们把县城称为“墟”。这种“墟”与今天乡镇赶集的“墟”完全不是一回事。 除了上述几个著名的“墟”外,在今光复中路和新宗仁路交界的一个路口曾有一个“五仙观墟”;在今吉祥路和文化馆附近过去还有个“应元墟”;现在中山纪念堂附近有个“应元路”,这条街道过去就叫“应元墟”;而中山医大附院附近则有一条叫作“四牌楼”的街巷,这里以前也有个“四牌楼墟”。
这些旧墟大都随着城市改造而消失。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旧墟里面曾出现过不少名人,比如明代著名文学家海瑞曾在增城县学任教,清代学者梁廷楠曾在文德阁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