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点多代表?
气象站,也就是观测点越多,覆盖面积越大, 能提前多久通知你? 打个比方吧!一个城市建十个气象站,每个站点半径10公里。以城市为中心,每个方向上就有一千个测点。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测点在24小时内降下了雨,那么就可以通过计算告诉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未来24小时下雨的概率是多大(当然实际上会比这个精确很多)。
如果这个城市中只有一两个人造卫星和几个探测气球,那么覆盖范围就非常有限了。即使有十个人造卫星,也只相当于把一个气象站伸向太空,能够覆盖的面积非常有限。 而现在,每一辆汽车几乎都可以说是自带的气象站,因为每辆车都有GPS(虽然精度不高),可以精确到以车为单位收集位置数据;而每一座高楼都可以是一个测点,记录温度、湿度和风力风速。这些海量数据综合起来,就能够非常精确地画出未来天气图。
举个真实的例子:去年某次台风侵袭我国东南沿海,某个省会城市即将遭受重大损失。但是市气象局利用几十万组大数据成功预测了台风登陆点和强度,及时通知有关部门疏散了市区群众,避免了成百万上千万的损失。 而十几年前,由于缺乏数据和科技手段,当地气象部门只能根据经验预测台风路径,造成巨大损失。后来虽然有了大数据,但由于部门间信息共享困难,各个单位都是自己挖自己的“坑”,没能整合利用已有资源,仍然没能发挥最佳作用。直到近两年,建立了大数据共享平台,才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为精准预报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