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景点有哪些?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之一。始建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以前,初名清漪园,为乾隆皇帝避暑行宫;其原状“以海淀、玉泉山水系作为湖源” [1] ,“仿杭州西湖之景而建”[2] ; 1764年建成部分范围开放。1860年圆明园被焚,清漪园亦遭破坏;同年,咸丰帝在此避难并改清漪园为福山行宫。1888年(光绪十四年)建成颐和园,成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夏宫,并于次年正式对外开放,后历经溥仪等清朝帝王的改建与扩建,最终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所毁。 中国近代史上“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以及“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都发生于此。
1937年起日军侵华期间将其改为“仁乐园军寓”,伪满政权时期改为“兴亚院北平事务所”,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接收;1949年后仍称颐和园,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时颐和园总面积约为二百九十公顷,其中水面约占三十四公顷。
1.万寿山
万寿山景区由五座大山组成,主峰高58米,是园中最高处。自山腰以下,依山就势建有一条全长七千余米的游览路,将佛香阁、德辉堂、石丈亭、青桐苑及十七孔桥等众多建筑群串联起来。 在万寿山东麓,有昆明湖上十七孔石桥与其相连。万寿山西侧有长廊相绕,总长728米。廊内彩绘精美,画栋雕梁,是我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最长的艺术画廊。 西山脚下有排云殿、三大殿、乐寿堂和玉澜堂诸建筑一组。 东侧山脚有佛香阁、慧华斋、智慧海等建筑。山前有一平台,称为“万寿台”,此即著名的“万寿山”。
2.昆明湖
东临万寿山,西濒北京城,南厚北京城,北抵清河。湖面面积210多万平方米,约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一,是颐和园的主要水域。
昆明湖的水域依地形分为三个部分,主要部分在西北岸和东北岸,中间以堤岛分隔。东南岸的水面较小,称为“东鱼池”。 昆明湖的湖面上建有十七孔桥、玉带桥和南湖岛上的镜桥。 湖水通过西堤下的一条水道与北京城的通惠河相通。
3.颐和园内的寺庙
颐和园内共有30多处寺庙和建筑,分布在园内的各处山上、湖畔或水面之上。其中最著名的是万寿山下的佛香阁和大花坞旁的铜牛。 大花坞附近还有一座“听鹂馆”,原为乾隆皇帝宴请大臣之处,这里曾办过饭庄,现在已经成为一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餐厅。
除上述之外,最吸引游客目光的还有两座建筑: 一座就是铜牛,另一座则是十七孔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