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黄土吗?
黄土,即黄色的土壤,由于它的颜色呈黄色而把它叫做“黄土”,有的地区叫做“垆土”,“垆”字是反映黄土具有垣坼性(就是说,它稍微有水分,用手一捻就成面,下雨之后就干裂,干裂以后就变成象垣墙或城墙的“垣”,就把它叫做“垆土”)。黄土是一种土质疏松,具有肉眼可见的大量的孔隙(或大孔或小孔),并且垂直节理和水平节理都特别发育具有柱状或土柱结构等特殊工程技术特性的特殊岩土。孔隙和垂直节理结合发育,是黄土渗水速度快,易被冲蚀的主要原因。黄土还具有遇水容易崩解的性质,也就是说黄土和水一旦接触之后,它就容易变成稀泥,变成稀泥之后它就容易被冲蚀。
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国家,它的分布东到渤海湾西岸,西到青藏高原的东缘,北到长城以外(河北的怀来、内蒙古的乌兰察布、察哈尔等长城以外都有黄土分布),南到河南的南部、湖北的西北部、陕西的南部、四川盆地北缘和甘肃的南部都有黄土分布。黄土层的厚度,特别在山西、陕西和宁夏西南部,最厚的可超过400m,这是世界上任何地区所不及的,因此说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和最厚的国家。
黄土本身也有良、劣之分。那么怎么区分良黄土和劣黄土呢?就目前而言还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一般而言,凡含钙较少(即碳酸盐含量不大于15%)、密度较大(大于1.53g/cm3)和湿陷性很小或没有湿陷性的黄土,可算是良黄土;其他则属劣黄土。由于产生湿陷的黄土,有危害房屋建筑的严重危害的工程地质灾害。因此,一般建筑工程都尽量避开用湿陷性黄土作建(构)筑物的持力层或者基础,实在不能避开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在此不再详叙。
黄土的分类,由于研究黄土的学者,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分类习惯,因此有不同的分类。按黄土的岩性(即土的成分)和成因,一般将黄土分为四种类型:
⑴古黄土,指更新世早期以前形成的黄土,一般在现地或靠近现地的基岩上直接堆积了古黄土,也就是说,古黄土是原生黄土,古黄土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及华北平原的西部都有较广泛的分布;
⑵午城黄土,这是一种颜色较深,结构较为密实,具有承压水的黄土,也称深黄土,分布在山西南部的运城和临汾地区,河南的中西部也有零星的分布;
⑶马兰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西全省、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宁夏的全部和河南、河北、山东和辽宁的部分地区,它是一种浅黄或灰黄色的疏松多孔的黄土,承压水层以下还有潜水层存在;
⑷新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的前缘(豫、陕、晋、冀、鲁、辽6省交界的边缘地带,也称新黄土平原),它是马兰黄土由于侵蚀以后由河流堆积的黄土覆盖在古黄土或基岩上,形成一个堆积黄土层,也就是“次生黄土”。
黄土在我国的分布,不管是原生黄土或次生黄土,总得分布面积有65万km2,其储量之大(约4000万亿m3),数量之多,占全世界黄土储量的20%强,真可谓是物华天宝的黄土大国。
黄土的成因,自19世纪30年代E.施密特提出风成说,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黄土成因问题有重力说、水成说、风成说和多种成因说等不同假说,甚至在风成说当中还有陆上风成说和外陆架风成说,我国绝大多数的学者赞成风成说。近20年来,有来自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搬运通道和沉降黄土的源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大量证据,证明了黄土起源于青藏高原(柴达木及周边地区)和黄土的形成于风力的搬运和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