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楼到西安北多远?
西安钟楼在西安市中心。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交汇处。西安北站:西安北站位于西安市北部的未央区,凤城七路,朱宏路,北二环交汇处。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三桥街道办南侧,西安市二环北侧。钟楼在中心区域,北站属于城北郊区,两者直线距离为10公里,乘车约20分钟车程。
钟楼:
西安钟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北广济街口,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移建于现址。钟楼自建成至今,400多年来经经受了大地震和战火的考验。据记载,从1384到1949年间,西安发生了7.5级以上的地震五次。特别是1556年的八月二十三日,那次世界最大的地震,使华县的地面下沉了三米多,许多城市都遭到了破坏,但钟楼却安然无恙,经久未圮,显示了它的坚固。钟楼周围,明时是御河的故道,据载明、清年间,在钟楼下曾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明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曾在这里同明朝的军队进行过激烈的战斗,解放前的1938年,爱国将领杨虎城部同南京政府军在这里也进行过拉锯战,炮声不断,战旗相接。然而,这座古代建筑在战火中却未受任何损伤,依然耸立。
西安钟楼是一座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楼体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由36根木桩承负,再进行绑扎。楼体高36米,底部边长35.5米,建筑面积1377.64平方米,内部有螺旋形的楼梯46级盘旋而上。基座下由12方石砌成,基座底部长35.5米、四周有回廊,顶为暗绿色琉璃瓦覆的层檐,楼体饰以朱红色,四周有檐楼。第一层四面有门,南连东西两街。登上二楼,向北可看到造型古朴雄伟的鼓楼,向南可看到著名的商业街西大街和大南门的箭楼。在鼓乐声中,漫步于古朴典雅的老城区,可充分感受到西安的古风,领略到现代西安的历史文化。
钟楼上的三口“景云钟”,铸造于唐景龙年间,每口重约5000公斤。现在悬挂于楼上的是其中两口,另一口保存于楼内文物库房。钟楼四角各有风向袋四只,名为“避风铁马”又叫“铁线风”每只上有16个铁铃铛,随风转动,叮叮作响,为钟楼又平添了不少清韵。游人登上钟楼,西安古城景色可尽收眼底。明西安府城共九门,钟楼位于北门安定门与南门延平门的中间。登上安定门和延平门,可以看到高耸独立的钟楼。
鼓楼:
西安鼓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和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曾两次维修,建国后又进行过多次维修。 鼓楼下部为高大的长方形砖石结构,在长方形的中心以砖券成一高大拱门,横跨在东、西大街上。南北两面为砖砌直棂窗券。券上南北面正中嵌有石额,皆楷书石刻,南为“文武盛地”,北为“声闻于天”。
上部建筑为重檐歇山式木结构,脊饰以吻兽、脊兽和花样繁多的琉璃图案。四角攒尖顶上竖有宝瓶。楼脊用多色彩瓷琉璃构件镶砌,屋面覆以绿琉璃瓦镶边。上下层四周回廊,可凭栏四望。东西两面南北各置长方格漏窗四个。 东西两面正面三开间。出檐深远,楼下四周回廊宽敞,拱形门洞高大。上层东西正立面的正中,南悬“声震华夷”匾额,北为“云里梵钟”匾,南边三幅镂空通亮花板图案为“凤仪”、“麒祥”和“麟呈”。北边三幅图案为“喜相逢”、“文明天下”和“民康物阜”,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
鼓楼和钟楼一样,也是400多年前的建筑。在它修建之时,西安鼓楼比北京鼓楼早建一年。西安鼓楼建筑雄浑庄严,外观浑厚,古朴典雅,是我国最大的鼓楼。登楼远眺,西安古城美景尽收眼底。这座明代古建筑,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