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深圳香港上班现实吗?
近日,关于深港通是否允许融资买房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回应称“尚不具备条件”,引起了市场阵阵热议。众所周知,深港通若能开通融资功能,则将允许大陆内地及香港投资者通过各自证券账户进行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市场股票。换言之,这意味着将能实现内地A股、香港股票的融资买卖。
那么,如果深港通真的开通融资业务了,谁最受益?谁又最受损?
最受益的,显然是具备深港通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深港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易机制后,将会大幅提高两地股票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随之而来的,就是佣金的大幅提高,而且,这可是纯利润啊。别忘了,你交易100股某只股票时付给证券公司的手续费,可是在股票价格波动空间内,你所付出的资金成本都是在证券公司的盈利之内。
不仅如此,作为最大的受益方,证券公司必然推高各大陆客户交易深港通股票的热情,进而使深港通股票的市道进一步火爆。你想啊,你自己本身交易股数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时,即使涨幅再高,你所获得的利润也仅沾个皮毛。倘若整个圈子都在交易时,即便只有几分钱的涨幅,你的毛利润可能就已达到10%了。这生意,岂不美哉?!
那么,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事宜呢?没多了,基本上只剩深港通的融资业务了。只要这一融资业务开通,个人可通过信用户即融资方式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市场股票。简而言之,就是借钱炒股了。如此一来,最大的受融资业务的受益方,显然是那些拥有丰富市场经验和敏锐业务洞察力,且有一定金融知识背景的“专业”投资人。
但对于大部分“专业”投资者的定义,恐怕仍停留在“靠证券投资谋生”的这一基本准入门槛上。对于真正有能力的“专业”投资者而言,其本身是不需要融资的。他们的能力和消息渠道决定了他们只需少量资金即可在短时间内获取可观利润。
而对于那些仍然需要靠融资途径来获取利益的投资人而言,他们基本上与“专业”投资人是无缘的。因为他们的投资水准和专业水平仍有待加强。
这也不难看出,那些在“炒新族”里面的投资者群体,其最终获利者,基本上就是这些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包括一些管理松散的证券公司在内。在“炒新族”所形成的利益体系中,我们基本可以看到:作为发行人,最大受益人;二居中是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律师、券商;最后是中小散户,充其量也就是个搭便车的乘客,且还得咬牙付给证券公司高昂的费用。所以,有证监会监管的证券公司还出现如此漏洞百出的“客户亏光、券商赚钱”的尴尬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很显然,深港通开通融资功能看似利于广大投资人的同时,反而实际是为券商创造了利好条件。如此一来,中小型投资者将更难分胜负,在证券公司制造的“剪刀差”游戏里亏本运作。从长远来看,这种运作方式必然会降低市场投资热情,反而造成股票市场的不稳定。
好在还有门槛在拦着,只是不知这个门槛能让“剪刀差”现象维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