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黄龙哪个区?
黄龙的“龙”并非自然产生的,它是古钱塘江河道对沿岸的冲击而成。在宋代之前,江南大部分地区都还是沼泽湖泊,钱塘江也是两湾道并行,到了南宋时由于长江口不断淤积,河床抬升并逐渐向东靠拢,形成钱塘江大潮。 为了阻挡潮水,宋高宗赵构于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开始建造钱塘江大堤,当时称江南堤或江南塘。
此后元、明、清各代都有修筑,但以清代乾隆年间(1750-1769)所筑的江南堤最为宏大,其北岸的大堤从嘉兴的石门经余杭的仓前、文海至杭州城北约六里的石塔头,长四十余里;南岸大堤从萧山义桥经杭州南面的东新园到城站,长达二十余里。
大堤上原有建塔,以作为标志,故又名双塔河。因堤南有玉泉,又称玉泉塘;因在西湖之北,又称北湖。现石塔头的大堤段尚存,成为京杭运河的一部分。而原位于西湖边的玉泉早已湮没,仅留得“玉泉”亭和“玉泉”碑。
关于黄龙区的名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宋高宗曾微服私访到此处,看见一对老夫妻正在河边洗沙,便问道这里为何如此荒凉?老妇人不高兴地回答说,自从宋太宗在此挖了条河之后,我们这里就一年不如一年啦!原来这老妇人竟将这里的衰落归咎于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 原来,宋太祖曾经为钱塘江口修建过海堰(又称捍海堰),以防江水倒灌入河。但到了南宋时期,由于江水的冲刷,海堰日渐损坏。于是,民间传说宋太祖闻听了懊悔不已,自称莽汉。而这老妇人显然是将眼前的荒凉与昔日的繁华相比,越发感慨世事变迁,于是怒责起当朝皇帝来。 当然,这种传说自然是不可信的。但“黄龙”这一地名却因此流传了下来。并在元朝时被正式命名为黄龙县。直到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黄龙县才并入临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