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没有深夜食堂?
作为在成都生活的外地人,虽然深夜食堂在影视剧中更常见的是上海的景象,但成都也有一家这样的店。 地址就在成都体育学院附近,具体位置是在一环路东四段47号(近电子科技大学),店面很偏僻,周围全是居民和小巷子,如果晚上过来,外面看过去就是一片黑漆漆的,只有窗户上挂着牌子“深夜食堂”.... 不过,虽然看着很不像样,但味道却非常的好。老板是一位师傅,年纪很大了,看起来就很和善。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了,门口停着几辆出租车,上车的地方都已经贴好了封条,进食堂要绕到后面去。
门很窄,只能挤着进去,里面装修也很简单,一张桌子,几个凳子就没了。环境是很破败的,墙上甚至贴着“禁止吸烟”的字样。进门处的玻璃桌上放着老板自己做的招牌菜,香辣田螺和泡萝卜。我们点了一份,其实吃起来味道真的不错。价格也挺实惠。 店里主要就是师傅自己在操作,徒弟打下手。师傅为人也很和善,不会让你有进店了就低人一等的感觉。他看起来就像一位和蔼的老大爷,不停的收拾,不停的说“麻烦各位了”“菜很快就要卖完了哦”这样客气的话。让人很容易产生共鸣。
吃晚饭已经快两点了,师傅已经准备要关门了,我看到后厨还有没卖出去的煎豆腐和鱼香茄子,便问师傅能不能给我拿点吃的?师傅听了后很开心,马上让徒弟给我装了一大碗,并且送了我一包零食。(太感谢了!!!)
临走时,我问了师傅的名字,他说叫邓建平,然后笑着向我挥别。我觉得他是属于那种隐士型的人物,喜欢安静的生活,做自己的事情,不在乎外界的评论。就像《深夜食堂》中的老板一样,可能身份不同,经历的沧桑故事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为了生活而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被外界所影响的人。 在离开时,我回头看了下这家店,门上的牌子上写着“深夜食堂”,也许是真的,也许只是一种寄托。但我相信,有这样一家店存在,就会有所期待吧。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_^
随着夜经济的发展,夜间餐饮也悄然升温,深夜食堂在成都遍地开花。不论是美食聚集地,还是街边小弄,都能寻到深夜食堂的踪影。它们或装修精致,或简陋逼仄。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食客不断,总是透着热气,洋溢着市井味儿。
24小时深夜食堂成“刚需”
深夜食堂,一端连着都市青年的胃,一端连着都市青年的心。工作压力大,加班是常态,三餐不规律,健康有威胁。于是乎,深夜食堂成了他们的“刚需”。
在成华区建设北路三段,有一家经营了很久的夫妻档面馆,食客络绎不绝。“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客人,凌晨两点还有,没办法,只能24小时营业了。”老板说,“晚上来的很多是上班族和学生,吃碗面继续加班和赶作业的都有。”
在夜生活繁荣的锦江区东门,聚集了许多年轻人,因而这里也成了深夜美食的聚集地。像老码头附近,不少店打着“24小时营业”的广告。
“加班到很晚,又不想跑远了,就来吃了,很近很便利。”正在老码头附近一家小面馆吃面的刘勇告诉记者,这家面馆就在他上班单位附近,已经来吃过很多回了,味道不错。“吃完继续加班,很方便。”
从“野孩子”到正规军
深夜食堂并非新生事物,而是从“野孩子”到“正规军”的嬗变过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武侯区晋阳街一隅,有一家24小时打金店,店的旁边就有一个简易棚,里面摆了一张小桌子和一个煤炉子,上面架着一口锅里面煮着鱼,棚的上方写着三个字:夜间餐。后来,鱼馆子生意越来越好,越做越大。
“一晃就二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夜间餐’已成为24小时营业的鱼馆子,成了知名的深夜食堂。”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秘书长袁小然说,当年不少的深夜食堂都是从路边简陋小摊发展起来的。
2013年3月,成都市食药监局发布了关于鼓励餐饮企业开设“夜间餐饮服务点,为社会提供24小时餐饮便民服务”的通知。该通知称,开设“夜间餐饮服务点”的餐馆,既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来源,又能提供便民服务、丰富社区餐饮业态、完善社区功能、拉动经济增长,是民生工程的具体体现,应大力倡导和广泛推行。”
袁小然认为,“夜间餐饮服务点”实际上是持证经营深夜食堂的“许可证”,有了这张“许可证”,不少深夜食堂都告别了脏乱差,从“黑户”变成了“市民”,从“野孩子”成长为了“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