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迎宾馆在哪里?
1950年成立的广州华侨友谊宾馆(以下简称“华谊”)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的第一个大型宾馆,由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总理周恩来亲自命名。作为新中国接待外国友人、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主要场所之一,华谊见证了共和国无数重大历史瞬间。2003年,国家外经贸部、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协议,将华谊改建并更名为“中国大酒店”(以下简称“中旅店”); 2004年起,中旅店按五星级酒店标准进行全面改造,于2006年初全新亮相,成为当时广州首家按五星级标准建好的酒店。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中路37号
地铁:2号线,5号线,1号出口 公交车站:迎宾馆站(公交站) 途经公交车:7路; 8路; 10路; 15路; 30路; 31路; 38路; 42路; 52路; 53路; 74路; 76路; 130路; 229路; 261路; 273路; 276路; 280路; 288路; 290路; 518路; b10路; k102路;k5路公交车 机场大巴:民航大厦-机场快线 票价:16元
广州迎宾馆坐落在中山四路北侧,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123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是广州市东山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文物古迹中最精美、规模最大的一组中西合璧的欧陆式古建筑群,是研究近代中国与西方及港澳地区关系的宝贵建筑实物。
该馆始建于1917年。当时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粤督陈炯明为表示“效忠”孙中山在广州兴建迎宾馆,并委派粤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美籍华人林克明工程师设计,1918年建成,定名为“庚戌馆”。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为接待国内外政要将“庚戌馆”扩建为广东西关商埠商务总会会长陈廉伯捐赠。建国前,这里曾是蒋介石、李宗仁等要人下榻之所,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军管会将此设为广州市政府招待所,取名为“迎宾馆”,1965年划归广东省政府,仍称“迎宾馆”,用为外事招待所。建国以来,接待了数以百计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各界贵宾,1989年9月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广州市政府斥资3300万元对其进行彻底维修,改造成为广州宾馆,是广州接待海外国家领导人的主要宾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