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滘口怎么样?
我是在那里出生,长大的人 说实话,那里以前很荒凉,周围都是村子.(现在都拆了),交通很不方便。去市里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那里离市区远似乎成了他的代名词!但是,现在的滘口不一样了。
一,地铁五号线的通车,让那里的交通大大改善了。二,华南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在那里落户并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三,旧城的改造,让那里逐渐变成了高楼大厦。四,城市建设的加快,使它和市区的差距在渐渐缩小。
当然,所有的变化都是有代价的。环境被破坏了,很多原住民被迫撤离。为了发展,很多不可能变得可能。但,这就是都市化。无可避免,也无法回到从前。 我对它的感情很复杂。那片土地上有很多美好的记忆。但我又不得不否定他,因为他给我的感觉是那么的陌生。
不管怎么样,我希望他能好好发展,因为我会在那里一直生活下去。 希望我的家乡越来越美! 谢谢!
广州火车站北边正对的是较场口。据传,明代设较场于此,后来发展成为墟集,形成街道,故名较场口。清代时有圩场,初曰“校场墟”。“校”字,在粤语中与“滘”字同音,后来便成了“滘口墟”了。
与西关的逢源正街、横街等相似,较场口两侧的直街和横街也十分繁嚣热闹,沿街民居鳞次栉比,而且多是骑楼建筑。如今的较场口两侧各有多条横街(现以“光”字命名),如光汉里、光孝里、光大里、光彩里、光明里、光复里、光德里、光仁里等,形成纵横交错、数重叠加的结构。这一带,曾是上世纪中叶工人和店员集中的住宅区,而今已成了车水马龙、商贾咸集的商业区。那些纵横交错的里巷内还保存了清代时遗留下来的古朴而幽深的长街深巷和砖木结构的传统民居。
距较场口以南1公里处,是另一处与水有关的地名——流花,由“流花香泮”的古老典故得名,其地在西湾路以北、解放北路以南和广园西路以西交会的地段。“泮”,本为一池塘名,古代亦称为学宫之池。“泮宫”、“泮林”成为学校的代称。西汉时南越王赵陀的孙儿赵建德在此建西苑,广植水生花卉,“流花香泮”成为羊城古八景之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这一带多是农田水池,五十年代建成流花宾馆,后建流花苑、流花湖、流花公园和广州体育馆,逐渐成为文化游览、商贾饮食、宾馆酒店集聚的花园式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