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什么超市最多?
个人认为,广联和乐城是广州最大型的超市了…… 乐城有好几家分店,越秀的一家,海珠一家,白云一家…… 每一家的规模都挺大,货品也挺齐全的,价格的话,我觉得跟其他大型连锁超市差不多,有时候能遇到做活动的时候,比如满额送劵或者满减之类的,确实可以省下不少钱……
至于广联…… 听说刚刚倒闭…… 不过我在他家网店买了几次东西,感觉还可以吧,速度很快,价格也还行,就是偶尔会有买回来发现有瑕疵或者缺件的情况出现,跟店家沟通之后都会及时赔付或补发……
另外,要说的是,这些大卖场里,除了常见的食品、生活用品之外,有些还经营服装、化妆品等,感觉是一站式购物了……
如果单单只是买东西,时间比较充裕,又不想去小卖部或者批发市场的话,是可以去大卖场逛一逛的。
超市是城市居民购物最常去的地方。有人曾做过调查,50%以上的城市居民认为,附近有大型超市是幸福生活的必备条件之一。超市是否便利,是衡量一座城市生活便利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也能体现出城市管理的人性化程度。
广州拥有大型超市600余家,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地的“同行”中一骑绝尘,不仅总量多,而且密度高。也就是说,无论你身处广州城区的哪个角落,步行10多分钟都能找到超市。难怪有网友感慨:在广州,最不怕的就是“断粮”,走到哪里都能找到“粮仓”。
除了大型超市,广州的便利店总数超过1万家,超过北上深而排全国第一,是美国纽约的两倍。无论是大型超市还是小型便利店,广州的密度都是国外大城市的数倍。除了北京,其他不少大城市居民都羡慕广州“超市强市”的荣光:出门就能逛超市,生活实在太方便了!
与其他城市相比,超市是广州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中一个突出的“民生亮点”。这些年来,广州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和规范,鼓励和推动了一批具有规模和竞争力的超市企业发展壮大,形成了家乐福、沃尔玛、人人乐等国外品牌,广百、好又多等国内品牌以及西亚、胜佳、好又多等本土品牌,实现了“一超多强”和“多业并举”,基本满足“买菜买米买衣服”等生活基本用品。
但与此同时,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近年来,一些知名超市在广州经营状况开始出现困境。有的超市关闭了部分门店,有的超市撤离了广州市场。如果这些超市都倒闭了、撤走了,广州的超市数量“家底”将大幅变薄,超市的竞争力和便利性也要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广大市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消费体验和生活便利度。
从这个意义出发,对于经营出现困难的超市,应实施“救市”而不是“弃市”。目前,广州的超市“救市”政策已出台。不久前,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商务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起草了《广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加大准入和简政放权力度、优化政务服务、推动解决便利店发展面临的难点问题、加强财税和政策支持力度等4个方面共15条措施,提出到2021年建设1000个品牌连锁便利店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方面,意见稿提出,对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月销售额2万元-10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按50%幅度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救市”政策的财税力度较大。
政策“扶一把”,企业“走得更远”。对经营出现困难的超市实施“救市”政策,为超市企业在粤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有利于超市企业渡过“寒冬”,也对巩固和提升商业“广州造”的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利好。相信在“救市”政策下,广州的“超市强市”形象不会改变,15分钟“便利圈”的市民幸福生活也不会变淡。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