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哪里海口?

盖冬珊盖冬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我想我应该有能力答。 作为在广连深港四大一线城市都待过的人,我认为广州更像广州。其他几个城市,各有特色吧。 先说深圳,深圳的繁华是毋庸置疑的。你走在深圳任何一条街上,可能都是写字楼,也可能是各种高大上的商场。但是如果你走到一个比较偏的小街道,可能会看到一堆小厂,那种感觉,和广州很接近了,只是环境会差很多。但是深圳的基础建设之好,绝对是全国顶尖的。

再说香港,香港的繁华也是没的说。但是和深圳一样,你可能走着走着,就会看到一堆破破烂烂的老房子。而且因为土地紧缺,所以很多高楼都是贴着高楼建的。所以香港的高楼,看起来都比其他地方的高楼更加紧凑。不过香港的路,真的是比其它地方要窄很多。

再说说北京吧。北京的繁华和广州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和北京其它的区比起来,北京的西城、海淀可都是富人区啊!而广州的天河、越秀可是穷得掉渣。(当然现在广州那些郊区也富得流油咯) 北京的地铁,那是真他妈挤。而且那通风口,真是让人窒息。广州的地铁虽然也挤,但是没有北京那么夸张。而且没有像北京那样,突然开到地下几十米的情况…… 还有成都,成都有许多好玩的。但是成都的拥堵,那真是一点不亚于广州。

最后提一下天津。我觉得天津有点像十年前的广深。那个时代,广州还没有那么有钱。而天津则是北方第一大城市,经济水平仅次于京港。但是天津的路况可比当时的广州要好很多,毕竟北方人实在是不懂什么叫堵车。(其实我现在回忆起来,天津给我的感觉就是“宽敞”)

查满春查满春优质答主

大坦沙岛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西北部,地处荔湾、白云两区交汇点,总面积约2 418亩。原是广州市西北郊一孤岛,四面环水,西邻大坦河,北接珠江支流东河道,东傍广州河,南临珠江支流西河道,东西最宽处约650米,南北长2 000多米,呈狭长形,岛上人口约1.6万人。

大坦沙的成陆历史,有几种说法。一说宋朝已有大坦沙。因为附近的宋朝古迹有西关海幢寺、光孝寺、白云山蒲涧摩崖。但古渡口、古庙、古碑等在50年代大坦沙围堰时已沉入水底,所以无确凿历史资料可以查证。另一说是嘉庆年间有大坦沙。清嘉庆至光绪年间的《南海县志》记载西关地区有“大(坦)沙,去城西北50里,土沙相连,袤200丈,广百丈,一名草坦”。岛南岸在50年代还是海滩。还有一说是清末年间,河床淤塞和泥沙淤积成的“大坦堆沙”逐渐变成大坦沙岛。《广州市地名志》说:“大坦沙,清末为沙洲,1930年起辟为民居,1957年围海造田建成岛。”

以上各种说法尚无统一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宋朝已有大坦河,清初有“大坦堆沙”,清末已有草坦,1930年前后已有人前来大坦沙开垦谋生。1930年冬至1931年春,大坦沙出现一桩奇案,曾轰动广州全城,《申报》和香港《华字日报》也作了报道。据香港《华字日报》第2042期1931年2月8日报道:“查大坦沙地介西关外,孤悬大河南,四围港水簇拥,南与河南隔江相望,素为沙田荒地。”

解放前,大坦沙是广州著名渔村,也是渔民上排档集中居住地。岛上共有大、小天然河涌20多条,面积200多亩,年产鱼100多万斤。主要品种有鲩、鲢、鳙、鲮、鳊、鲮罗纹、鲮麻点、鳙麻点、鲢麻点、鲢青点、鲩花鳞、鲩金背、鲫鱼和罗非鱼、鲮乸鱼、福寿鱼、鲶鱼、松蟹、河虾、黄鳝及塘虱等。解放前,岛上只有700多亩桑基鱼塘,大河涌只有大坦河,大坦沙只有100多户人家,300多人口,他们以种植桑基鱼塘、外出揽工为生。1957年,大坦沙进行大规模的围岸和填河涌工程,将四面环水的大坦沙基本围垦成田,建成大坦沙岛,1958年大坦沙并入广州市郊区同德乡,属同德乡下辖的一个管理区。1959年10月,大坦沙由郊区划归西郊区(1960年5月并入东郊区),同年12月大坦沙从同德乡划出成为大坦沙乡。1983年8月,大坦沙从郊区改为属县级的芳村区,同时又从芳村区的同德镇分出成为大坦沙镇。1990年12月,广州市撤镇建街道,大坦沙成为广州市芳村区大坦沙街道。

1998年9月,广州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芳村区,大坦沙并入荔湾区,仍称大坦沙街道。2000年1月,大坦沙街道的增埗、陆居、深塘3个居委会和冲口街的增滘1个居委会划归白鹤洞街道。同年7月,大坦沙街道办撤销,所辖的坦尾、凤和、东约3个居委会改为属海龙街道。到目前为止,大坦沙的陆居、增埗、石围塘、深塘4个居委会属于白鹤洞街道,共有3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9 500多,耕地2 000多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