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崇化在哪?
在中山五路,附近地铁是公园前站 学校很小,环境一般,但是很精致,有种民国时期的感觉,校园挺安静,学习氛围也不错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学校面积小,设施比较旧了,还有部分教学楼没有空调(暑假工没钱赚啊) 不过话说回来,这么小的学校都有游泳池和篮球场,毕竟这是学校的主要健身场所嘛!
学校的宿舍分为4人间和6人间,有独立卫浴和阳台,条件不错,就是离教室远了点,上下课要走一段路。 当然啦,大学最主要还是要看师资,学校虽然小,但是老师们都很敬业,专业课老师都是本硕985以上,博士毕业于C9联盟高校,实力都不错;外教则是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上课也很有特点~
关于校风,我作为一个文科生来说下感受,感觉文理科的风气还是有些差异的,比如我们历史系班风就比较自由散漫.....(哈哈可能我们天生自带气质所以很难改变)但是其他学院的同学就特别踏实认真,尤其是商科学院的同学,每天早出晚归,学习也很刻苦,可能是要赶着去图书馆占座吧哈哈哈。总之,这是一个让你可以自由发展、实现梦想的地方 最后,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百度搜索“广州崇化中学”,进入学校官网,那里有很多介绍哦
1939年初,日本发动抗日战争进入第3年,日本南方军总部决定实施对越南和马来西亚作战计划,遂对占领中国的华南、华中地区进行巩固和强化。1939年1月起,日本侵占了广州湾和桂南部分地区,并开始大举向广西进军,两广地区日军开始合拢。这时广东实际成为华南抗日的孤岛,军事斗争形势十分严峻。
为开展粤东地区的游击战争,争取粤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加强中共对潮汕地区党的建设和军事工作的领导,1939年1月10日,中共南(海)、顺(德)、三(水)、番(禺)中心县委在三水芦苞镇成立,同时所属的南海、顺德、三水、番禺4县党的工作全面开展。1月15日,中共两广特委在曲江(今韶关)正式成立。
为发展华南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干部,贯彻党中央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政策的思想和组织粤东地区抗日民主力量,在中共广东省委的直接领导和具体部署下,1939年2月15日,中共南方局香港分局和中共广东省委共同决定在广州湾创办一所大型干部学校,定名为广州湾崇正学校。由于当时日本侵略军即将侵占广州湾,同年3月,中共南方局香港分局和广东省委又决定将崇正学校由已受日寇威胁的广州湾迁往毗邻较安全的梅县松口。
中共梅县县委和梅县人民对即将从广州湾迁到梅县松口的崇正学校积极支持和欢迎。中共广东省委派中共梅县县委书记兼梅县县抗日自卫委员会主任叶成焕专门到香港,就迁校一事与中共南方局香港分局取得联系、请示工作。中共梅县县委指派中共梅县县委委员古大存(时任梅县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共梅县长乐支部书记黄浩然(时任梅县长乐乡抗日自卫队长)专程赴广州湾,向崇正学校负责人转达中共广东省委的决定,并接受护送崇正学校的任务。广州湾崇正学校负责人王立、赵先、杨琪等人听取古大存、黄浩然同志传达中共广东省委的决定后,立即召集全校教师会议进行研究。当时,教师普遍不同意“迁校”,理由是:学校是广东省政府和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正式立案的,有“正式”经费来源,学生多,学风好。如果迁到山沟、乡村,学校就没有经费来源,学生也要大大减少,学校将难以维持。当时,中共梅县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和粤东北潮梅特委负责人潘峰正在广州湾,他们得知此情后,认为此事关系重大,立即分别给香港、广州的上级党组织作了紧急报告。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天、中共南方局香港分局书记连贯及时对此作出指导指示:迁校是为了在更广阔的山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战时”需要,培养抗日救国人才。迁校任务一定要完成,经费问题,党会尽力争取解决。广州湾崇正学校负责同志和全体教师,接到中共广东省委、中共南方局香港分局的指示后,及时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决定“迁校”,并立即着手安排。
崇正学校由广州湾迁往梅县松口,路途较远,水陆兼行,沿途皆为国民党和土匪控制区,迁校途中有被劫之险,对此,由古大存、黄浩然同志护送。古大存率长乐乡抗日自卫队护送,黄浩然则返回长乐乡,组织长乐乡抗日自卫队和群众筹措粮食3000斤、稻种2000斤、食盐200斤、生猪20多头,还用长船装运,供应“迁校”使用。由于迁校问题的特殊复杂,加上护送有险,古大存、黄浩然同志的迁校任务引起当地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敌视和害怕。1939年2月21日下午,就在古大存、黄浩然同志率队护送迁校之际,国民党梅县县长曾子猷以“长乐农民暴动”为由,派兵200余人前往长乐“围剿”,企图阻止迁校。国民党军队进入长乐乡后,搜查、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黄浩然不幸被捕入狱数月。
崇正学校由广州湾迁往梅县途中,途经惠来、普宁、揭西、丰顺、大埔等县。为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