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气温怎么播报?
这个问题似乎有点道理,但是貌似也稍微有些外行。 其实,气象学上压根没有“温度”这个词儿——只有“气温”( air temperature) 或者 “地表温度”( soil temperature)。 所以,说“温度”显然是不正确的,应该说“气压”或是“高度”。 而天气(meteorology)这个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层(atmosphere)。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说“气温”其实是个名词(subject),表述的不应该是测量值,而是表示某个时间点大气层的状态——也就是一个过程(process)。而这个过程,是从地面开始的。因为我们对地面的温度最敏感,最容易进行测量。
所谓的“今天最高气温37℃”应该改成“今天的最高气温预计将达到37℃左右”——注意加上了“左右”两个字。 而“明天最低气温0℃”也应该改为“明日的最低气温将会下降到-5℃左右”。 ——同样加了“左右”两个字。 为什么要用“左右”呢? 根据标准差定义,一个样本的绝对误差(measurement error)为 ±2σ 。如果要把这个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那么样本数量就应该满足 n >= 4(α+β) 。其中 α 和 β 是分别由测量的精度和信度(confidence level)决定常数。当测量精度提高一倍时,需要增加三倍以上的数据才能使误差范围保持不变;而当信度提高一倍时,则需要增加四倍的数据才能让误差范围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当测量精度提高一倍、信度降低一半的时候,为了把误差范围控制到原来一样大小,就必须得增加十倍的数据。可见,要想在精度不变的情况下使得误差范围减小,就必须得增加样本含量。反之,要在样本含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得误差范围减小,就必须得提升测量精度(或降低信度)。
考虑到目前各种观测数据的精确度都很难达到完美——即不可能总是有±0.1℃的测值,因此无论是测量精度还是信度,其实都是与样本含量相当甚至更加重要。这时候,如果要同时确保精度与信度都不下降太多的话,就必须得加大样本含量了。而如果只想要保证其中一项不下降太多,另外一项可以有所牺牲的话,则只需要重新调整 α 和 β 的数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