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风起路是哪个区?

禄芸璟禄芸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风起,这个名字有点意思。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风起路与凤起路交叉口的这座桥叫“武林门”(老杭州都知道!)。以前,这一片都属于下城区,所以这里的风气比较“下城”:晚上8点多还在营业的理发店、24小时都能买到烟的便利店、通宵达旦的游戏厅和网吧…… 后来,这里进行了为期5年的“旧城改造”。

我家就住在这附近,我亲眼目睹了这片区域的变化。 从前,从凤起路桥到武林门头,有一条小河道和护岸——这条河流叫做“西塘河”(不是京杭运河),河上有座石桥,名曰“丰乐桥”。

1990年代初,政府开始拆迁。那时我刚上初中,家里人都住在凤起路和中山北路一带。对那段岁月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放学回家都能在路上捡到玻璃渣子(就是玻璃碎片);还有家里送的一台彩色电视,看着满街的拆迁户在帐篷里度日如年,盼着搬入新房。 新房的确很漂亮,有统一的煤气管道和自来水管,小区绿化也不错。但唯一让人不爽的是,因为周边全是新建小区,这地方没个旧房子成了城中村,所以外来人口特别多,治安情况一度很差,晚上不敢单独出门。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破旧的小弄堂都被清除了,原来的居民也搬到新房去住了,真是一大喜事。只是有些无奈: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老房子没有保留下来,这些人的新家我也找不到几个了。 但是,这个“风起路”的名字却被保留了下来。而且,这个地名所在的路段已经和凤起路彻底连在了一起。 在谷歌地图上,这条路的起点还是武林门,然而现实中的“风起路”却是从凤起路拐进去的。 那么,这条路的“路名起源”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搜到了一个接近真相的解释。说来话长…长…长…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上海沦陷,国民党政府将首都迁往重庆,并成立了“中华民国行宪第一届选举委员会”,负责筹备国民党的“宪政”。根据规划,以原省会地址为中心,市政府周围将建起五条马路—一自东向西分别为:民主、共和、和平、安定与复兴。其中,复兴路以原南京市政府为依托,因此向北延伸了一段。

据《南京市政史》记载: “1946年上半年,在今鼓楼公园一带建起了市立医院、卫生检疫所等机构,并在北半部新建了马场、体育场及室内游泳池……” 这片区域原本属于南京市第六中学(当时叫南京特别市立第一中学),解放后归属南京市第二中学(原南京市立第一师范学校)部分校区。

1953年开始,在原国立南京大学校址上建立新的南京大学,并在仙林建造新校区。与此同时,原南京大学校园成为南京大学附属小学。 1978年高校统一归教育部直管以后,学校的名称变得有点乱:位于鼓楼区的原南京大学主校区被称“南京大学一附中”,而新街口的原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被称“南京大学二附院”。

这种称呼一直延续到现在。 而“二中”则指南京大学附属中学。不过,这所学校的本部已经在1949年被并入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这样以来,“复兴西路”这条道路就从“复兴”演变而来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