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兰桂坊在哪儿?
1、首先,兰桂坊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是成都的一张名片。它由多条老街组成,以成华区顺城大街、人民东路-西路及锦江区的科甲巷为中心,辐射出多个街道,是一个区域概念而非指具体的一条街。 其名称来源于香港九龙的兰桂坊,而成都与香港的兰桂坊在地理上并无联系。很多外地游客和媒体都会将成都的兰桂坊误以为是在市中心,其实它是成都老城的组成部分。
2、其次,关于兰桂坊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民国初年,当地官僚地主在此大兴土木,修建府第。因工程浩大,所需的木材、砖瓦等用料甚多,为方便运送材料而不至于阻碍交通,便修筑了一条长达30里的道路。由于这条道路连接着“少城”与“老城”(即现在的人民公园和宽窄巷子),又因当时成都“两城”间的交通主要靠水运,所以该条道路就取名为“南打金街”;“南打金街”谐音“兰桂坊”。另一种说法则是源于《礼记·檀弓下》中“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的话。“皇”字通“湟”,指用羊来祭祀。因为羊很温顺,古人认为用羊来祭祀,它的灵魂就能安宁。而“湟”又与“香”同音,古人祭祀完后就要点燃馨香的木料,以示感恩,故有“焚湟”仪式。这时的“烧”字读作xiāng,意为用香来熏。“香”字又与“享”字相通。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他的著作《甲骨文释林》中解释到:“‘享’本作‘’,从‘口’‘辛’声……‘辛’亦声兼义,犹今之‘享’也。”“”即今天的“香”字,表示用香味的事物来祭祀。“辛”既为“香”的古字,又与“幸”互通。因祭祀是件非常荣幸的事,所以后来人们就用“幸”代表祭祀。那么“燔”字则由“烧”和“幸”两部分组成,意思是烧掉幸运的香。
随着时代的发展,“燔”字的含义逐渐被简化,到了宋代就成了今天的“焚”。而“焚”字又有焚烧和迷醉的意思,如杜甫的诗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岂惟闻其乐,况复惠其文。使我昼夜思,唯应待霜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其中的“乐”和“城”就被这种香料的气味所迷醉。另外,“薰”字的字形结构也表示了这种香气扑鼻的感觉,“薰”的字形中间像用火炉在做饭,上下是烟气飘散的形状。 无论是“烧”还是“焚”,都有象征吉祥如意的意思,所以“兰桂坊”的名称就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