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笋塘属于哪个区?
高笋塘,一个已经没有了的地方。 成都有很多像高笋塘这样的地名,比如,梁家巷、北门大桥、南门大桥、东门大桥、西门大桥等等。
高笋塘曾经是一个聚集了上万人居住的生活区,可现在却已经被彻底拆掉了。因为这里的土地要被用来修建大型的超市“万家福”。 在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成都有大量这样消失了的地名,它们或者被新建的道路所取代,或者是新的街名。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收录在我的公众号里,标题叫做《成都那些消失的地名》。 高笋塘位于现在成都市的中心位置,这个以竹笋为灵感的地名,曾让许多人津津乐道——当然,现在的人只能从地图上去找它了。 按照我的文章里面的说法,高笋塘这个名字来源于当地一个叫高贡亭的翰林院学士所写的《修笋亭记》(注1),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其(蜀中)地有平林远壑,佳山秀水,……有园圃焉……曰‘修笋’者,盖取修竹万竿之隐也。” 不过,我后来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这种说法存在疑问——原成都市文物局局长王鹤鸣在他的著作《成都文物寻微》中提出,高笋塘这个地名来源于当地的特产“高笋”(注2): “高笋塘附近有不少种竹人家,所以这一带以前叫高笋塘。这是因为竹子可以做成高级笋干的缘故。” 王鹤鸣老人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担任的市文物局长,他应该是直接向当时的文物专家及地方志编纂人员请教得来的观点。这种观点得到更多人的赞同,并被收录进《成都通览》等书中。 我个人倾向于赞同王鹤鸣老人的观点。理由是,首先,在成都众多的以植物命名的街巷名称中,“高笋”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其他植物的名称,都是形容树叶或花的样子,如柳浪(柳条随风摇曳的样子)、梅香(梅花盛开的样子)之类;而高笋则是形容茎或根的样子,只有竹子符合这一特征。其次,在现代成都的街道名录上,“高笋塘”的“笋”作动词用,表示“晒制笋干”的意思。在历史上,高笋也是这里有名的特产之一。清人《锦城集》载:“高笋为膳品……” 不管如何,“高笋塘”这个地名已经是过去式了。在这里即将建起来的,是一座规模巨大的“万家福”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