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石城好玩吗?
大石?大西吗? 大西那块地,以前是广州大学校区啊…… 以前挺好玩的,有很多小酒馆,很多文艺清新的小店。后来,因为广州大学南迁至番禺,大西就开始没落了。不过还是留下了不少旧时代的印迹。 我是在2013年到这里玩的,当时还在西安上大学。因为一直对岭南文化感兴趣,就约了同学过来玩。 首先看到的就是“群星草堂”,据说这里是广州高校社团的起源之地。
在群星草堂旁边,有一个类似四合院的地方,好像是留园吧。不过已经破败不堪,似乎很久没有人住了。 四周都是高耸的围墙,只有一处门供人出入。
走过留园,经过一座桥。这座桥没有名字,不过据说这是旧时广州大学的北大门。虽然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繁华,不过这里依然有生机,路边摆满了花摊。
过了桥,沿着街道往里走。道路旁依旧有许多带着年代感的小店,不过看起来都已经十分破旧了。
我此时穿着一件白色的T恤,我的同学给我拍了一张照,这张照片至今还保存着。
那时,我在照片里笑容灿烂,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我却始终笑不出来。 逛完大石,已经傍晚。我们找了一个火锅吃饭,正好赶上成都某火锅店被爆用地沟油,看着碗里的油光,觉得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从那以后,再没有去过那里。
大石城古称胥台。相传是伍子胥率吴国水师伐楚,南下途经大石时曾驻此台上,故得其名。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邑人马天德为避潮患,筑城于此,为防御海盗巢贼,又筑围墙九十余丈绕城,故名曰:大石城,迄今有近900年的历史。大石城内古迹众多,环境幽雅宁静,别有一番风韵。
沿着大石桥往东约700多米便是大石城。该城为“土筑方形城池”,周长320余丈,城墙高10余米,上有女墙。四面设拱形石砌城门,每门上有城楼。城中的老屋古朴典雅,错落有致,大部分是清代、民国初期建筑,现仍为原住民居住。房屋用蚝壳砌边,泥浆充心、红瓦盖顶,以石板铺庭院过道。虽经长期的风雨和潮水侵蚀,却依然牢固坚固。城内有祠堂、庙宇、书院等,主要为:大魁坊、天后庙、侯王庙、三忠祠、玉虚宫、关帝庙、马公祠、钟楼、文笔塔等。
沿城中主干道直走百米便是大魁坊。此坊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大石城后裔马其清建于祖居前,以纪念兄弟六人,分别在乾隆庚戌恩科等六个科考中先后考上举人而得名,亦为大石古建筑群之一。坊为三开三进四柱六石梁牌楼式,全长11.2米,宽6.4米,高9.06米。中门宽2.6米。花岗岩石刻有“龙凤”、“麒麟”、“鹿”等图案和“皇恩”、“浩荡”、“云霄”、“独步”等8个遒劲大字,庄严肃穆。石梁上置两武士石像。坊基有五级大石阶,是大石城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