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下一站是哪里?
这个议题有点大,可能我说的不完全准确,仅供参考。 首先,从历史来看,广州的对外交流一直是比较开放的.秦朝就开始对外通商了。汉朝时,南方的物资(包括铁器、丝绸等)都是通过广州出海;唐朝时,广州作为岭南地区最大的城市,贸易非常活跃;宋朝时,广州还是海外贸易的中心之一;元朝以后,因为海禁政策,对外交通主要靠陆路,但广州依然是华南最重要的城市,并设立了市舶司管理进出口贸易。
明成祖时期设立番禺守御千户所,负责广州的防务和安全,并从华北等地调来军人屯田,从事手工业或农业,保证了朝廷对广州的控制。明清两代,广州作为“省城”的地位确立起来,并在同治光绪年间达到极盛,出现了“十室而九宅”“街无旷土”“南雄珠玑巷”的盛况。 到了近代,西方列强入侵,洋货涌入,以棉纱、洋煤、洋漆为主要内容的洋货进口和以丝茶为原料的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广州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另一方面,也因为广州开埠早期没有设立租界给外国人居住,所以外国人在广州活动的区域受到一定限制。
抗日战争后,由于国统区的混乱状况和通货膨胀,大量的华人和资本为寻求出路而开始涌向广州,使得广州市面积迅速扩大,人口激增,至1948年底,全市有200万人(比南京还多30万)。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苏联支持下,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广州成为华南地区的工业基地,并兴建了全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韶关钢铁厂,实现了煤、铁资源的自给自足。
文革期间,作为“革命圣地”的延安被贬,北京成了政治中心,而广州因与香港毗邻,成为外国工商界人士探访和与中国政府官员进行沟通的重要场所。改革开放后,中国打开了国门,广东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珠三角地区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最重要承接区,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而地处珠三角腹地的广州顺势成为了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大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