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气温怎么调整?
首先,在气象学上是没有“最冷”和“最热”之说的。因为人的体感温度受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是否运动、是否化妆、是否穿外套等都会影响体感温度)。 所以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说,只能给出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真实的温度情况,而温度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 其次,气象台播报的即时天气状况是根据观测到的实时数据进行的预测,数据的准确性取决于观测手段与程序以及观测场的环境等因素。
但气象台给出的未来天气预测报告则是建立在海量的历史气象数据基础上的,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未知的数据进行推断。 根据已有的经验数据,如果未来天气没有特殊的变化,那么短时间内(比如一两天内)的气候变化将基本遵循已知的逻辑发展。所以这些预报一般都是准确的,并且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但如果是长时间(比如一个星期甚至是更长的时间)的天气预报,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或者气候系统内部的非线性作用,天气可能会朝着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这种时候,气象预报就会显得不那么准确。
举个例子:之前有专家根据统计方法得出了拉尼娜事件可能会导致冬季气温偏低的结论;但是到了2017年,在同样的拉尼娜背景下,我国的冬季却出现了异常温暖的情形——这种情况就是由非线性的气候系统变化导致的,难以事先估计。 另外,虽然全球变暖是一个大家公认的事实,但是气候变暖到底是增温还是减温,或者是保持恒温,都是存在争议的。因此短期内,至少是一二十年之内,气温出现大幅波动(升温或者降温超过2℃)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