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几占?
我国有2000多年的气象记录,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气象记录只有300年到600年,因此我国是世界上具有完整气象记录的国家之一,从这方面说,我国的气象数据是最“古老”的,也最具研究价值。 但是,这里的“最古老”并非意味着好或者怎么样,这里涉及一个概念——可再现性。可再现性是衡量气象数据质量的一个指标,它是指利用现在的仪器设备、方法技术能够重现过去观测的数据。如果可再现性好,说明过去的气象记录可靠;反之,就说明以前的气象记录存在极大缺陷,缺乏研究价值。 那么什么是可再现性呢?
可再现性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观测的要素(如温度、气压等)是否完整准确;二是观测的方法(如采用水银压力计测量气压时,由于水银柱受到温度影响会产生膨胀,引起误差,因此必须通过其他手段进行校正)是否正确可靠。其中,要素的完整性是指不能缺少任何一项要素的观测记录。
中国气象局制定了《气象观测质量管理规范》,对气象记录的要素和方式做了明确规定,以确保气象数据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以气温为例,按照规范要求,地面气象观测要记录各时的气温、风向风速、降水、大气压力值;而在高空气象观测中,要根据高度区分不同层大气的温度。这样复杂的要素记录对于气象学者了解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在实际的观测中经常会出现缺测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对这些缺失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使最终获得的气象资料更加准确。 在可再现性的保证下,我国积累了丰富的气象数据,为开展气候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气象数据也是世界四大气象数据之一,与北美洲的NCEI数据(美国国家环境信息中心数据)、欧洲的ECCO数据以及澳大利亚的BOM数据并称为全球四大气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