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几个纽约?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意思,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城市能有多少个“核心”? 先放结论好了。如果单论城市核心区(即通常意义上的旧城区),上海的“核心”大概只有四个;但如果把目光放大到整个城市,甚至把它和周边县城也算进来后,上海的“内核”就有八个了。
所谓“内核”,我这里的定义是指一城市最靠里、最中心的部分,一般就是历史风貌保存得最好的地方,也就是城市居民口中的“老底子”。 说到老底子,许多人可能还不太懂这个概念。其实这很广义,它既指一座城市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指一座城市历史的根。因为任何城市都不是平地崛起的现代大城市,而是有历史变迁的。
以国内为例,像北京的“老底子”,除了紫禁城外,还包括前门大街和大栅栏等;西安的“老底子”除了城墙内外还有半城之外的区域;而上海人的“老底子”可就没那么大了——“老城厢”在英语中便是shanghainese 的象征。
不过,即使是最小的“老底子”也非比寻常——这些区域的密度和质量往往是最好的。它们也被称为该城市的“心脏”或“根”。 所以我们看欧洲和美国的大城市,常常把旧区保留得很好,就是因为这些地方往往都是他们的“老底子”——虽然经过几百年的变化,这些“老底子”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但它们的魅力就在于它们是一个个“变形的记忆”。
以上海为例,其著名的淮海中路—常熟路—铜仁路—凤阳路—石门一路的路段被称为“上只角”(沪语“上”字读第三声时,是“比较”之意,如“上只角”就是“比较热闹的街头”)。而其著名的乌鲁木齐中路—静安寺—南京西路一段则是“下只角”。再往西到北京西路—泰兴路一带则是“小马路”,这里曾经是旧上海穷苦劳工的集中地。
我最喜欢的一个“老底子”在上海的正中央——襄阳北路、襄阳中路、静安寺街道以及南苏州路东段所形成的三角地带。这里有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最早的图书馆(现位于光复路)和最早的学校(延中中学)等等,虽然历经沧海桑田,但仍旧气度不凡。